欢迎访问四平职业大学医药学院网站!
通知公告

2021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1-11-22 阅读次数: 栏目:通知公告

 

 

 

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1年)

 





image.png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目  录

一、学校情况. - 1 -

(一)学校概况. - 1 -

(二)学生情况. - 1 -

(三)教师队伍. - 2 -

(四)设施设备. - 2 -

二、学生发展. - 2 -

(一)学生素质. - 2 -

(二)在校体验. - 3 -

(三)资助情况. - 3 -

(四)就业质量. - 4 -

(五)职业发展. - 4 -

三、质量保障措施. - 4 -

(一)专业动态调整. - 4 -

(二)教育教学改革. - 5 -

(三)教师培养培训. - 6 -

(四)规范管理情况. - 7 -

(五)德育工作情况. - 11 -

(六)党建情况. - 12 -

四、校企合作. - 13 -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 13 -

(二)学生实习情况. - 13 -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 14 -

五、社会贡献. - 14 -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14 -

(二)社会服务. - 14 -

(三)对口支援. - 14 -

(四)服务抗疫. - 15 -

六、举办者履责. - 15 -

(一)经费. - 15 -

(二)政策措施. - 16 -

七、特色创新. - 16 -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 23 -

(一)主要问题. - 23 -

(二)改进措施. - 24 -

 

 


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1年)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建于1959年。学校现占地面积143916平方米,建筑面积66391平方米,总资产为1.1563亿元。

(二)学生情况

招生人数:2015年为1567人,2016年为1767人,2017年为1651人,2018年为1120,2019年为1160人,2020年为1257人,2021年为1368人。

在校生人数:2015年为4227人,2016年为3806人,2017年为5013人,2018年为4538人,2019年为3889人,2020年为3501人,2021年为3437人。

毕业生人数:2015年为1387人,2016年为1454人,2017年为2259人,2018年为1573人,2019年为1633人,2020年毕业为1477人,2021年为1253人。

在校生包括中专、联办高职(“3+2”、“3+3”)两个办学层次,巩固率为89.91%,受招生人数影响,与去年相比下滑幅度较大。

今年参与企业和社区等开展培训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

(三)教师队伍

截止2021年11月,我校现教职员工160人,其中教师122人,专任教师112人,占教师比例达91.8%;现在校生数为3437人,生师比为28.17:1;“双师”型教师5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2.68%;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12人,比例为100%。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9人,比例达8.04%;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48人,比例为42.86%;兼职教师1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92%,均具有高级职称以上职业资格。

(四)设施设备

2021年,学校专业设备总值为14294678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159.06元,比上一年度增加76.06元。学校实习实训工位数2240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65个,比上一年度增加0.01个。纸质图书24万册,比上一年度增加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69.8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思想政治状况。目前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整体良好。专职班主任能够及时掌握及了解学生动态,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2.文化课学习。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课教学,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开全、开足文化课。今年文化课测试总人数为2473人,合格人数为2423人,合格率97.97%

3.专业技能学习。学校积极推进国家示范校建设成果转化,不断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校内模拟教学、课间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中。今年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7.41%,较去年略有提高。

4.学生体质。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健康素质的提升。今年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1.99%,较上一年有进一步。

5.毕业情况。学校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学生管理有关规定,严把学生毕业关,保证学生毕业质量。2021年实际毕业1253人,按时毕业率99.7%,与去年相比提升显著。

6.资格证书获取情况:2021年共有381人参加护士证考试,通过人数285人,通过率为74.8%,与去年相比略有提升。

7.学生职业大赛获奖情况:学校选派3名同学参加由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省旅发委共同主办的“2021年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秦睿、刘鑫、任家仪同学分别获得中职组护理技能赛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在校体验

2018年到2021年学校总计投资4000余万元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进行维修、改建及购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本年度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学校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教学模式、管理机制以及住宿生活条件等各方面满意度较高,具体数据显示为:理论学习满意度为89%;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0%;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4%;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86%;生活满意度为91%;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3%;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1%。与去年相比均略有提升。

(三)资助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资助政策要求,确保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严格落实。2016年春季学期,我校落实免学费人数为3978人,助学金人数为522人;2016年秋季学期,免学费人数为4164人,助学金人数为501人;2017年度,免学费人数为4315人,助学金人数为460人;2018年度,免学费人数为4014人,助学金人数为534人;2019年度,免学费人数为3588人,助学金人数为534人;2020年度,免学费人数为3244人,助学金人数为420人;2021年度,免学费人数为3177人,助学金人数为306人。经过个人申请,学校审核、公示后享受国家助学金,享受比例为9.63%。比上一年度降低2.37个百分点。

(四)就业质量

护理专业就业率为99%,对口就业率为93%;农村医学专业就业率为95%,对口就业率为9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率为97%,对口就业率为100%;药剂专业就业率为99%,对口就业率为10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率为95%,对口就业率为91%;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就业率为85%,对口就业率为85%;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就业率为97%,对口就业率为82%。以上数据相比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总体就业率平均为90.7%,对口就业率为99.7%。

各专业学生初次就业起薪一般为每月1500元。2021年升入高等教育的学生共计52人,占毕业生比例为4.45%,中高职衔接转段人数为46人。

(五)职业发展

我校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能够充分接受实践技能“零适应期”培养,进入企业岗位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较强,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1.专业结构调整。学校建立了专业调整动态机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导,统筹规划和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依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趋势,2021年学校共计开设7个专业。同时根据四平医药产业结构需求,我校将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三个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

2.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成立人才需求调研论证小组,科学制定及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现已修订完成三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拓展教育视野,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全面落实公共基础课教学学时量。今年学校按教育部统一要求,将公共基础课教学学时量增加到近1100学时,基本达到教育部要求。

2.专业设置科学合理。2021年学校开设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技术等7个专业。目前形成了以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三个骨干专业为重点,其它专业补充,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层次多样、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其中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技术等7个专业实行中高职衔接。其中,中专护理、药剂两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

3.学校师资力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了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

4.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齐各类课程,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程优先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推荐目录中教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实训教学技能教材,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5.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所有教室和部分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所有教师均能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学校已建成教学网络平台和三个重点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同时参与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4门,已开发24套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及相关教学资源。学校于2020年新增加的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2021年新增一个现代化录播教室,在教与学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6.高标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打造了集教学、实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体检及诊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模拟医院”,带动全校实训教学水平提高;校内实训室56个,校外实训基地18个;建设了2个药剂生产教学车间,综合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利用校园绿化带建成了集“校园文化、教学、观赏”为一体的中草药观赏园。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一直以“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坚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的原则,扎实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精英型”的优质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明确。制定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建立了专业负责人制度,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近两年,学校每年都选派一批专业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学校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校级专业带头人9名;市级骨干教师13名;校级骨干教师30名,聘请兼职教师10名;“双师型”教师59名。建立了一支名家引领、名医指导、名师带动、骨干教师支撑、一线医生补充的优秀教学团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校本教研中,要求教师围绕课程、课堂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经验”反思,通过案例分析、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一系列活动,着重解决如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如何提高教师整体素养问题。注重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学会分析和思考,注重总结、提炼教学案例,积极撰写教育研究论文,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教师教科研成果丰硕。

3.突出技能训练。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学历达标,又要动手能力过硬,每人制订技能达标计划,通过努力使专业技能考核均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钻研新技术。

4.加强对新分配、新调进教师的业务指导。对新教师,积极开展分层次培养活动,并坚持开展“以老带新”活动,使教学新手向骨干教师学习,骨干教师向知名专家、学者学习,从而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5.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内容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教师评价方面,侧重对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成果的评价,以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目标的维度来设计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采取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把学校的考评制度与奖惩制度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带动教师整体发展。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1)学校修订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全校管理环节的全覆盖。(2)学校设有督学办公室,建立了科学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运行机制,动态、适时、有效地监控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3)狠抓教学过程管理。一是严抓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教学管理规定,进一步推动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保证了教学运行有序。二是突出实践教学管理,严格考核。所有实习项目做到训练前有计划方案,过程中完成实习报告,训练后总结评比。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设计、管理与考核,实践教学质量高。三是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学校建成了一批稳定的、满足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全体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做到“有计划总结、有课题任务、有带教人员指导、有考核评价、有答辩交流”。加强实习期间管理,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班主任跟踪、实训办不定期到企业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实习,定期考核。重视实习总结交流,对各类校外实习,均开展总结交流工作,以促进学生实习反思,提高实习效果。(4)建立了由校企合作单位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听取合作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的评价机制;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2.学生管理。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坚持德育为首,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主题鲜明的校园活动为切入点,以“育人”教育为主线,创新德育工作,创建德育管理品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规范管理”的德育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1)学校制定实施了《学生操行考核办法》、《学生文明行为公约》、《学生考勤制度》、《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规定》等一整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人,使学生管理工作实施有了良好的遵循和保障。学生在严格规范的制度管理下,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2)学校每天都有值班值宿人员,值班人员负责每天常规检查、公布,学生处定期对全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及时发布督查通报,学生会每天对班级常规独立检查、考核,每天公布检查考核结果,并纳入到班级月常规量化考核。学生处每周日晚召开班主任例会,组织学习相关教育管理知识,并通报上周存在问题,布置本周学管工作。每月召开学管工作例会,通报上月班级常规量化考核排名和存在的问题,布置本月工作重点。所有考核结果都与班主任津贴、评优等挂钩。(3)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每年秋季学期校学生会进行招聘宣传,学生自愿报名,学生处审核资格,举办竞聘演讲,入围学生试用两周合格后正式成为学生会成员。平时注重对学生干部工作的指导和培养,定期召开学生会工作人员会议,班长会议,团支书会议,帮助学生干部总结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表彰先进,布置工作。经过不断培训,学生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日常管理、学校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得到充分体现。(4)抓优秀学生的正面激励引导和违纪学生的惩戒转化。一是结合学生“三优”评选工作,收集各班优秀学生事迹,树立先进典型,正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了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二是加大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力度,起到了明显教育和警示作用,现违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5)定期举行针对性强、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针对不同素质层次的学生举行了一系列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专题教育活动。针对中职学生耐挫能力差的问题,学生处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学生,及时矫正学生心理失衡,使他们保持健康心态;对违规违纪学生,跟踪教育管理,给他们提要求,找他们谈心,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使他们遵纪守法,不出问题。经过不懈努力,许多有问题的学生思想已经得到转化。(6)规范学籍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档案齐全,收集、归档、保管工作规范,学籍注册登记、信息异动更改及时,学籍管理系统运行正常,毕业证书发放及时准确。(7)加强实习管理,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中职生“五不得”要求,由实训办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学校安排专门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做到职责明确,方案周密,学生实习教育、检查、信息反馈、考核评价、反馈等档案资料齐全。

3.财务管理。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制度文件,领会财务工作方面要求,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着重加强固定资产账目的核算,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严格执行收费公示,不乱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代办费实行多退少补等等。学校资产管理有专人负责,资产使用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使用人员即为责任人。

4.后勤管理。(1)组织健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后勤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和岗位规范,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形成了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创设良好氛围。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的人文环境,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绿化景点和校园文化相得益彰。(3)加强食堂管理。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学生食堂炊具齐全,内部照明、通风、排烟、污水排放设施完善。从细处入手,严把食品采购贮存关,确保食堂环境与餐具卫生;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完善食堂常规管理制度。制订了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营养卫生知识讲座,利用广播、报廊等形式向师生进行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宣传,学校食堂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食品卫生安全事故。(4)基建维修管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时还制订了责任追究制度。各基建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申请立项、批复、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定位放线、地质勘探、单体设计、图审、监理、工程招标等程序。在具体维修工作中,着力强化时间、质量、造价三个环节的控制。

5.安全管理。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监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努力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2021年,学校按市消防部门的要求,成立网格化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人,做到没有死角,全员监管的局面。

6.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我校始终将抓教科研工作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不断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牢固树立质量立身、质量立校意识。一是设立专门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建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能根据教务处的统一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教研组基础教研作用。二是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示范课竞赛活动。青年教师全员参与,教务处精心组织,活动成效显著,部分教师在省市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崭露头角。三是鼓励教师总结反思。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论文评比活动。近两年来共有论文发表、获奖等教科研成果20余项。

7.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已建立起数字化校园,搭建了网络办公平台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正逐步推广使用。

(五)德育工作情况

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材施教”的育人方针,牢固确立“个个能成功,人人会发展”的德育理念,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主题鲜明的校园活动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创建德育管理品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规范管理”的德育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

1.德育教师队伍齐全,业务能力强。按课程设置要求配足配齐德育教师。德育课有大纲、有教材、有计划、有课表、有教师,保证了德育课的正常教学。学校还定期派德育教师外出培训,德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讨德育课活动教学方法。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浓郁的育人环境。近3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校容校貌,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突出环境育人,通过师生的传承和创造,积累了一定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同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又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室走廊都挂有励志名人画像等,教室内部根据各班专业特点设置标语、展示创意、彰显个性。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一是开展“军校共建”活动。与驻平预备役部队建立共建关系,坚持新生入学开展军训活动,为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等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围绕专业学习开展活动。如组织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技能竞赛、运动会中融入急救操作比赛项目等。三是结合政治教育开展活动。每逢大型节日或纪念日,不失时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如:开展315“学雷锋”活动、护士节纪念大会、庆“七一”革命歌曲演唱会、国庆节书画展、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展等,培养学生政治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四是针对学生性格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卡拉OK比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校园规章制度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我爱我校”视频比赛活动等,通过开展活动,促进了管理,增强了向心力,学生的精神面貌明显好转。五是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团委经常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社区献爱心慰问、在校内清除卫生死角、到社区开展义务卫生宣传等活动。

(六)党建情况

2021年,学校在四平职业大学的领导下,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坚持质量为本,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稳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多个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并持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通过中心组学习、支部党课、书刊报纸等多渠道抓好全校政治理论学习,把教职工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强化“三重一大”和“一把手”五不直接管。坚持从严治党,积极组织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两整治、两增强”专项整治、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红色教育、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等党建活动。规范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两学一做”、“主题党日”、“e支部”、“学习强国”建设等多项工作形成常态。优化了队伍,促进了工作。选树立了一批教学、管理与服务典型,带动了职工进步。

二是坚持党建带群团,强化组织功能发挥。坚持把党建与群团活动结合起来,采取线上线下双结合的形式,利用支部党建群进行线上学习,组织全校各部门人员共同观看党史、军史相关影视资料。认真做好对特困、住院、生育、婚丧嫁娶职工的走访慰问,并帮助困难职工争取了上级补助金。积极落实福利政策,为全校职工发放生日蛋糕和节日慰问品,为退休职工召开座谈会。

三是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学校的全民阅读活动室已成为市全民阅读和民政公益读书活动基地。内部设施逐渐完善,图书资料日渐增加,各部门均多次主动利用活动室举行学习活动,推动了全民阅读事业发展。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共计18个,主要为医院、制药厂等医药卫生单位。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实习就业、学校专业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兼职教师聘任、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等多个方面。通过调查,校企合作给我校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机会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工作历练中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校企合作的信心。

(二)学生实习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学生顶岗实习人数占学生数比例为85%,毕业前顶岗实习累计时间达10个月以上,专业对口实习占实习学生比例达98%。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牵头实施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有7所。通过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因为学校为医学类中职学校,所以按国家要求,仅有护理专业可以在毕业前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试,其它专业只有在获取毕业证后,才能参加相应资格证考核,故本年度护理专业共计381人参加护士证考试,通过人数285人,通过率为74.8%,参加学校护考培训班学生考证通过率达为95.6%。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扎实,毕业生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二)社会服务

我校面向社会开展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下岗职工、贫困人员和富余劳动力培训、市卫计委系统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培训、社区药学培训、社区口腔培训等。此外,全年还承担了四平地区执业医师考试、全市公务员考试等多项大型考试任务;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献爱心等多项社会服务活动。

(三)对口支援

1.对口扶贫工作。学校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部署要求,巩固扶贫成果,努力推进我市有效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做好包保村和包保户的帮扶工作。我校按上级要求负责扶贫包保村为双辽市柳条乡厚俗村,包保贫困户12户。结合包保村实际和每个脱贫户个体情况,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包保责任人与贫困户结对,进行一对一扶贫,做到目标明确,精准帮扶。

虽然学校负责包保的贫困村、贫困户均已脱贫,但帮扶工作还在继续,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确保每一个脱贫户不再返贫,争取为上级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一是加强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如广场舞的传播、儿童乐器的指导、图书馆的利用等,把厚俗村建成了和谐美丽宜居村。二是提升村干部的办公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规的电子和纸质档案。三是在日常抗旱、防汛、防疫、秸秆焚烧以及村规民约、保洁员合同制度建设等全方面给予了帮扶。

2.对口援疆工作。为积极支持我省对口援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共同创建中国 (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提升对口援疆工作综合效益,助力新疆阿勒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在四平市教育局组织下,学校选派崔福民、黄春艳两名同志前往新疆阿勒泰地区作为护理专业教师前去支教,并在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

两名教师在接受市教育局和省援疆指挥部组织的教育培训后纷纷表示,自己身为党员干部兼教师,一定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听从指挥、服从管理,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将自己好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同新疆阿勒泰地区职业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同时,将深入学习思考,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对当地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讲好卫校援疆故事,贡献卫校援疆力量。

此次援疆工作,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校长杨春雷明确表示,职业教育援疆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虽然学校教师目前仍然比较紧张,但必须提高认识、服从大局、坚决支持,把优秀教师派出去。并在两名教师临行前叮嘱,一定要按照组织要求,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支教任务,充分展现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教师的良好素质形象和教学水平,同时希望两名教师能通过这次支教之行,在当地建立起“根据地”,打好学校与西部交流合作的基础,以便学校今后能有更多机会为西部职业教育做贡献。

(四)服务抗疫

2020年春季以来,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传播,认真组织做好工作人员培训、新冠知识宣传普及、防控物资储备和发放、公共场所日常消毒、应急场所建设、师生晨午检、错峰开学、错峰就餐、信息日查日报、严控外出请假报备等各有关方面项工作。学校未发生一起新冠感染事故,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响应市委要求,多次与包保社区沟通协调,积极组织人员参与铁东区东方社区疫情防控和电话排查工作,先后派出党员干部和教师120余人次,工作总时间达2个多月,圆满社区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抗疫加油。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今年,我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为免学费生为2000元/生。2021年生均财政拨款3482.93元政策性经费落实到位。学校今年主要是对2020年建设项目进行收尾验收工作,无其它新项目建设。

(二)政策措施

学校修订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校管理各环节的全覆盖。制定了《中长期教师建设规划和培养方案》,建立师资队伍引进、培训、晋级、奖惩新机制,着力打造专业带头人、“双师型”素质教师、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四支队伍,引领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形成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七、特色创新

以质量求生存 努力创建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为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朝着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吉林省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改革实施方案》,立足我市“八大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打造特色和增强办学综合实力为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和学校实际,学校急需建设成为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知能并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发展过程加大宣传工作,合理引导,增强教职工对规划的认同,凝心聚力,科学规划、规范实施,引导各项发展进入快车道。

学校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相继被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老年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全国幼儿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全国技能型紧缺人オ培养培训工程护理专业培训基地”、“中医药农村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被省教育厅等部门确定为“医药卫生类职业技能高水平培训实训基地”、“改革创新实验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百姓口碑最佳信誉单位”、“吉林人民口碑金奖单位”、“中国社会信誉学校”,被四平市相关部门确定为“全科医学理论教育培训基地”、“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劳动模范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综合示范校”等百余项荣誉。

一、建设背景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战略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根据统计,1978年以后我国医药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从当年的73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近30000亿元,40年增长了410倍,是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且远远高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医药产业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完善监管体制,医药企业活力持续增强,时至今日,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子行业。强大的产业优势为医药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储备、使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现隶属于四平市职业大学。学校现开设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技术等7个专业。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一贯秉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和“以就业带动招进生,培养优秀毕业生服务区域医药发展”的办学理念,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逐渐形成了“专业设置紧跟行业,素质培养紧贴职业,技能训练紧扣岗位,培养优秀技能型医药人才,为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

我校于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老年照护“1+X”证书培训基地,被四平市总工会确定为“四平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学校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建立了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与管理服务平台等,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已走在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品牌效益日渐增强。近几年在吉林省内各类技能大赛中共有10余人次获得各类奖项,在省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企业评价好。通过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并优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与四平职业大学、辽源职业技术学院、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职建立横向联系,架设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平台。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和企业联系,参与企业的培训、生产、创新等环节;学校在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实践能力、岗位技能、创业能力等,学校、教师、学生的社会知名度得到提升。

学校按照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宗旨,努力办好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影响日益扩大,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经调查,学生家长满意度98%、企业满意度99%、社会满意度99%。

二、建设目标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坚持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坚持面向市场,根据专业实际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大多数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明确目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下达任务、实际操作、综合评价六个步骤,突出了技能操作的核心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动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性,丰富了专业建设内涵,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把企业引入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解决了学生学习、实习、生产实现零距离接轨以及就业等问题,有效地将职业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学校以四平市特色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对接地区医药卫生产业。重点建设1个高水平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深化“教学、大赛、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增强教与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加大“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创新,加强学校实训条件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开放灵活多元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提升学校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构建职前职后、长短结合、面向社会的培训网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完成示范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教学管理、质量管理及监控、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等相关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市特色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的标杆、提高质量的和办出特色的示范,起到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三、具体建设内容

一、高标准加强党的建设

学校加强党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建设。提供充足的党建活动经费,新建党建活动场所,开展党建活动,对全校师生加强思想教育,学校的党建工作更上一层楼。

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党组织的作为不明显问题。在党建工作中,思想建设是根本,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抓党员思想,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加强教育,保持坚定的信念。

学校健全工作体制,不断完善学习平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构建新型党建工作体系。对党建工作学习平台要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发展一支优秀的学校党建工作队伍,在实践中不断充实。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校企合作

依托四平职业大学,汇集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势,组建职教园区。通过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根据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制定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化学校内涵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

要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学校章程,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教育特色。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每年编制并发布质量年度报告,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企业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校任教。通过专兼职教师示范引领,促进专兼职教师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新型适宜型人才。

五、高素质打造“双师型”队伍

建立并完善双师型教师标准,加快建设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提升我校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水平,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学校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校本培训,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培训,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素质。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合理安排和调配好每个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和企业实践,建立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机制,着力营造双师型教师培育环境,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向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开放的培养培训体系,助力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完善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体现学校教师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关注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改变教师职称评聘结构,奖励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等等,促进我校教师在岗位上获得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六、高效力提升治理水平

学校将各个部门按照职能、目标、制度、流程等方面建章立制,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和政策变化,建立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学校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机制,多元参与。学校在决策中采取开放心态,吸引多元参与,引入专家、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及家长等广泛参与。重大事项历经工作小组调研、领导小组决策、职代会审议等必要流程,避免出现错误决策而引起更大的问题和矛盾。学校建立内部督导机制,全面对学校所有部门进行监管。营造氛围,共治善治。学校以“笃学精术,厚德育人”作为价值理念,在全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机制建设上,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尊重教师的差异和个性,关心教师的利益和需求,千方百计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让他们感受到职业幸福。

七、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统筹信息化整体规划,建设系统连通、数据融合共享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数据管理和交换的信息化。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确保系统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安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职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记录、更新、采集、分析的能力,以实现学校信息化校园“网络化学习、实时化管理、共享化资源”的建设目标。优化现有的网络设施,开发网络课程,创设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所必须的条件。优化和改造现有的管理系统,力争实现无纸化办公,建设师生身份识别的监控系统,实现校园一卡通,实现在设定的时空条件下对教学现场和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实现文字档案的全文管理和检索;实现学校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八、继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学校将及时革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树立为地方经济、人文等方面发展服务的意识,培植社会化服务的理念,按照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机制,始终坚持以培养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并切实根据社会不断提高的岗位需求来更新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推动新兴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和满足区城经济和地方生产的要求。通过充分发挥师资、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充分为社会提供创业咨询、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技术推广、继续教育、开放教学设备设施等服务。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主要问题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学校专业建设缺乏内涵、师资水平不高、现有的学科化教学安排不能与企业对接,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国家政策的指导力度不够,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我国虽然重视校企合作,但是制定的相关政策对开展校企合作没有起到良好的保护和指导作用。现有的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缺乏明确的奖励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护。国家没有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开展,这些问题使得校企各作缺乏稳定性,合作深度不够,难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2.管理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在良好的管理机制保障下,学校教育改革有了明显进步,但如何保持管理机制的长效性和先进性,保证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是需要学校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任务。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进一步创新思路,深化措施,沉淀提高,使之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最终积淀成为办学传统。

3.信息化应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我校虽然建成了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一些发达省份职业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不会用、不熟练、不创新等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其尽快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掌握技术,全面提升信息化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进措施

1.政府层面制定激励措施促进校企合作。一方面鼓励学校积极主动适应市场要求,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培养综合素质、专业素质符合市场要求的中职人才,树立学校品牌,吸引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是降低或补偿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成本,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短期或长期的效益。二是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加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动,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使企业主动地参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有利推动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整套制度,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并通过开展现代化教学竞赛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